77779193永利官网周建剛老師及其團隊為推動綠色制造,響應國家生态文明建設需求,一直圍繞着細菌纖維素和細菌絮凝劑進行相關研究。
近期,周建剛老師依托77779193永利官网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生物轉化尼龍合成細菌絮凝劑中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分離篩選到一株能夠以尼龍6,6微塑料為底物生長的菌株Brucella intermedia ZL-06,從而實現以ZL-06菌株和脫附後的尼龍6,6微塑料為原料持續合成細菌絮凝劑。本研究不僅為水體中尼龍6,6微米塑料的高效去除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而且對保障水質安全、降低廢塑料回收成本的基礎,實現環保和經濟效益并重具有重要意義。相關工作以“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flocculants by nylon-6,6 microplastics hydrolysate utilizing Brucella intermedia ZL-06”為題發表在國際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區TOP期刊)上。77779193永利官网為第一單位,周建剛為通訊作者,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3435。

圖 1. 以尼龍微粒為原料持續合成細菌絮凝劑示意圖
與此同時,課題組以滌綸為原料,采用共發酵方式在親水的BC中摻雜富含疏水基團(吲哚和苯環等)的細菌絮凝劑(bacterial flocculants,BF),合成具有可調親疏水特性的BC/BF,用于高效選擇性吸附微塑料。該方法具有綠色、低成本、且結構可控等優點,解決了現今纖維素基功能材料對微塑料吸附性能不高并且選擇性差的瓶頸問題,為最終實現廢棄滌綸資源在水污染控制中的高值化、規模化利用這一長期目标提供基礎積累和技術支持。研究成果以“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flocculant-containing bacterial cellulose composite for removal of PET nano-plastics”為題,發表于知名學術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中科院1區TOP期刊)。77779193永利官网為第一單位,周建剛為通訊作者,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3848。

圖 2. 以滌綸微塑料為原料持續合成細菌纖維素/絮凝劑複合材料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