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三點,武漢大學陳璞,華中科技大學李一偉、張旭明等專家學者為我校師生帶來第21期專題學術沙龍:生物醫學工程與纖維材料交叉。會議在陽光校區國家重點實驗室B3004會議室舉行,77779193永利官网教職工、我校研究生代表參與了此次會議。會議由77779193永利官网陳子林教授主持。

陳璞教授以“聲學生物組裝用于構建厘米尺度、高密度功能組織”為主題,針對當前人體髒器(心、肝、肺、腎、胰島)體外構建的難點,研究了聲學自組裝技術在快速制造高密度圖案化組織中的應用。該技術在器官移植、疾病模型構建、生物馬達制造等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李一偉教授帶來的報告是“人工智能驅動相分離蛋白質發現和分子語意解析”。基于先前的蔗糖密度梯度離心和質樸技術,以及滲透壓法鑒定出的相分離蛋白質構建的數據庫,通過人工智能測算了相分離蛋白,提高了預測精準性,發現了新蛋白。該研究成果為相分離失調導緻的腫瘤疾病和神經性等疾病的解析提供了有效的路徑。

張旭明副教授聚焦“泌尿系軟組織腫瘤穿刺機器人研究”,針對現有穿刺機器人缺乏多任務執行能力、穿刺靶點定位能力不足、穿刺力感知能力不足的技術瓶頸,研制了基于多臂結構的腫瘤穿刺機器人、MR/CT和4D超聲融合的泌尿系穿刺手術導航系統、基于4D超聲的力感知系統。該系列手術機器人可減少醫生勞動強度,提高軟組織癌症穿刺效率,提高穿刺癌症的陽性檢出率。

三位專家學者的報告内容豐富、深入淺出,從不同方面探讨了生物醫學工程和醫用纖維材料交叉的新進展,對與會師生開展醫工融合科技創新有很強的啟發。與會師生與三位專家學者熱烈的交流讨論。
報告人簡介
陳璞
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國家級青年人才入選者。武漢大學組織工程與器官制造實驗室創始人,泰康生命科學與醫學中心特聘PI。兼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材料先進制造分會委員。具有理學、工學、醫學三學科交叉背景。2017年創建武漢大學組織工程與器官制造實驗室(Tissue Engineering and 0rgan Manufacturing Lab)。陳璞課題組長期緻力于創新組織工程與器官制造策略、方法和技術,構建微度的體外三維模型和宏觀尺度的器官替代物用于疾病的機制研究和再生醫學治療。主要學術貢獻包括:(1)創立了法拉第波生物組裝技術,建立了法拉第波生物組裝的原理和技術,并将之應用與肝髒、心髒等組織的構建,開發了中國第一台商業化的法拉第波生物組裝儀器,新發展了體超聲生物組裝技術,為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提供了與生物打印并行的生物制造工具;(2)建立了多種類器官芯片方案,為解決多能幹細胞來源類器官的形态發生和功能成熟的異質性問題提供了方案。在Advanced Materials,Biofabrication,Lab on a chip等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申報專利20餘項,轉化知識産權12項。
李一偉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入選者。重點關注細胞體積擠壓這一常見卻被忽視的基本生命現象,研究其物理分子機制,及對生命、再生、治療的影響。李一偉教授将體積擠壓力學設計和分子信号轉導結合,實現了帶有功能的微組織、類器官構建,包括脂肪、腫瘤、肌肉和小腸等,實現産業轉化。近3年發表通訊或一作論文10餘篇,包括Nature Chemistry,Cell Stem Cell,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Chemical Biology,Matter等。獲中國專利授權15項,轉化專利3項,科技成果被中國科技部網站、中國經濟新聞網等國内媒體,及ScienceDailyMitnews等國際媒體報道,獲2022強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科技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指導本科生獲“挑戰杯”主體賽全國特等獎等。
張旭明
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克路德手術機器人聯合技術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手術機器人和手術導航。2006-2008年,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2008-2009年,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博士後。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重大儀器專項項目、“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及國家863計劃項目,發表SCI論文60餘篇,獲得授權專利30餘項。獲2021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2年中國發明學會創業創新獎二等獎、2021年中華醫學會醫學科學獎三等獎。